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例行发布会,介绍全国护理工作发展有关情况。卫健委将印发加强老年护理发展等指导性文件,加快发展老年长期护理和老年照护,重点增加失能老年人的护理服务供给。这是记者从会上获悉的。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介绍,2018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400万,护士专业素质和专科护理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护理内涵也不断丰富,有条件的地区及医疗机构主动适应疾病谱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护理服务逐渐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为群众提供健康指导、老年护理、慢病管理、康复指导、长期照护等服务。同时,老年护理快速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护理院(站)、护理中心、康复医院、康复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2018年底,我国护理院(站)近800余个,康复医院800余个。老年护理从业人员队伍壮大,医疗护理员培训制度正在建立,老年护理服务逐渐由机构内延伸至社区和家庭。
老年护理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据悉,截至2018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66亿,占比11.9%。其中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1.5亿,占老年人总数的65%。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达4400万。
“400万的护士面对着庞大的老年护理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针对如何满足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护理需求的问题,焦雅辉围绕谁照顾,照顾谁,在哪照顾,谁出钱来照顾等方面进行回应。
焦雅辉表示,国家正在制订医疗护理员的培训大纲和服务规范的要求,这个文件颁布以后,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加大老年医疗护理员培训培养的力度和速度。主要通过医疗护理员解决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日常医疗护理需求问题。
基于社区的护理中心和康复中心将成为失能半失能老人照护的重点区域。“我们印发了护理中心、康复中心的标准,护理中心、康复中心基本标准的主导思想是基于社区,鼓励社会力量包括政府来举办集团化、连锁化的护理中心和康复中心,规模不需要太大。” 焦雅辉说,国家正在起草关于加强老年护理工作的通知,鼓励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护理中心、康复中心,一方面提供老年机构护理的需求,提供病床服务,同时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签约服务,建立家庭病床,提供上门医疗和护理服务。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日间的老年照护中心。
4400万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无疑是重点照护对象。焦雅辉表示,对于这些对象也有一个需求的评估,国家将出台一个对于这些失能半失能、老人医疗护理需求评估的一个标准。这个是一个相对的全面的综合分级评估和照顾标准。这个标准出台以后,可以更加精准地来解决照顾谁的问题。
关于“谁出钱照顾”的问题。焦雅辉说,国家医保局正在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并对试点工作进行调研、跟进和评估等。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解决护理服务需求的问题,即利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方式精准对接供给和需求间的矛盾,盘活现有的存量。“将来长远的目标是要做大增量,一方面是增加护士的培养,一方面是医疗护理员的培养,逐步满足老年护理服务需求。” 焦雅辉说。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印发加强老年护理发展以及加强老年长期护理需求评估和规范服务的指导性文件,加快发展老年长期护理和老年照护,重点增加失能老年人的护理服务供给,提高老年人群幸福感、获得感。印发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管理的文件,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人员数量,进一步加强老年护理服务。
责任编辑: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