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疾病与衰老并存,无法行走、不能自理,甚至无法控制身体排泄……目前,全国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已超过4000万人。
●一人失能,一家“失衡”
每天清晨6点,安徽合肥的杨女士就起床,为中风后瘫痪的老母亲翻身、换尿布,再伺候洗漱、吃早饭、喂药。等喂完饭、收拾干净,就到了上午10点。
“这还是在有家政阿姨帮忙做饭、打扫的情况下,我都觉得力不从心。”67岁的杨女士说,母亲生病之后情绪低落、不愿交流,家人全靠猜来理解她的需求,这也是她不敢将母亲完全交由保姆照料的缘故。
2016年10月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有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专家指出,平均来看,1个失能老人需要3名家庭成员照料,已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一些困难和独生子女家庭更是“压力山大”。
●养老服务短板亟待补足
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日益增多,迫切需求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但目前现状并不理想。
“截至2017年底,安徽宣城市共有失能和半失能老人19321人,目前,入住专业机构(含医院、养老院)的共有3623人。”宣城市民政部门有关负责人指出,机构养老的需求很大、缺口很大。
费用高是很多失能老人无法入住养老机构的重要原因。据了解,机构照料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收费一般都高于当地平均收入水平,绝大部分家庭无力支付。专家认为,一方面需要大力扶持建设普惠型养老机构,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小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为家庭照护者提供便捷、低价的喘息式服务。
●长期护理保险破解困境
着眼于解决失能、失智老人的刚性照护需求和保障问题,2012年青岛市开始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并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制度完善升级。201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上海等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
青岛市市北区敦化路街道的邵新兵老人今年91岁,前一段时间因病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幸好他参加了长期护理保险。“护理人员能够陪着老人,我也有了短暂的休息时间。”女儿王女士说,老人享受政策后,报销比例达到90%,自己每月只需负担200元,大大减轻了家庭照护的经济负担。
今年4月,青岛市创新实施了“全人全责”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行多元化筹资机制,在原长期医疗护理基础上,将基本生活照料纳入职工护理保障范围。
上海目前接受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的老人共约16.9万人,其中接受养老机构护理服务的约7.5万人,接受居家护理服务的约9.4万人。此外,长期护理保险还为1万多名符合条件的重度失能老人发放了居家照护的现金补贴,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摘自新华网 鲍晓菁等文)
责任编辑: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