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破解养老人才供需难题
时间:2017-12-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前不久,在天津职业大学举行的养老护理专业“双选会”上,毕业生被企业一抢而空。可即使招到了人,许多养老院又面临着年轻护理人员离职率高的困境。高流失率给养老院带来了很大压力,也造成养老行业年轻护理人才奇缺的难题。

“两高三低”现象,让年轻人来了又走

 天津康宁津园养老综合社区目前有700户老人入住,年底预计还将入住二三百户老人。“我们是人为在放慢入住速度,因为人才供需严重失衡。”该中心负责人说。

 这样的困境出现在几乎所有的养老机构中。养老机构好不容易招到了人,没干几天就走了大半。有用人单位说:“几年前招了8个毕业生,3年后还剩两个。”

 究其原因,多家养老机构负责人均坦言,养老服务人员群体一直以来存在“两高三低”现象,即人员流动率高、劳动强度高;工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服务水平低。正是这些原因,使得这个被视为“朝阳”的行业,留不住人。

学生不再是廉价劳动力

 “激发企业的主动性是关键。”天津职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丁建石提出用“现代学徒制”解决养老人才供需问题。具体而言,就是请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企业和学校育人一体化,人才与产业发展紧密捆绑,双赢互惠。”

 这几天,天津职业大学大二男生孙海奇又多了一个身份,成了天津北辰爱馨瑞景老年公寓的一名员工。听说天津职业大学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该老年公寓院长周静专程找到丁建石,请求来学校参加“双选会”提前“抢人”。 孙海奇是周静“抢”来的7个员工之一。根据他刚刚学了1年的专业知识水平,周静给他安排了3个不同的部门学习,每月发给他1200元工资。周静要求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必须明确对这位“小员工”的培养目标和效果,并亲自考核验证。

 一直以来,总有人诟病“学生在企业实习被当成廉价劳动力”。丁建石说,“现代学徒制”就打破了这种质疑,“学生在养老院,主要还是一种教育行为,企业更不能把学生当作劳动力使用,都有严密的人才培养方案”。

 丁建石希望国家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养老专业的吸引力,“想方设法吸引学生,让他们来得了,留得住,干得下去。” 

  (摘自《中国青年报》 胡春艳 文)

责任编辑: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