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离退休老同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新郑市老年大学坚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为价值取向,牢固树立“文化养老”的教学理念,积极拓宽教学渠道,丰富教学内容,增设教育专业,实现了老年教育由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促进了老年教育由现场式向远程化,由艺术型向大众化和技能型转型发展。
政治教育网络化
新郑市老年大学在市委组织部和市委老干部局的领导下,以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基层党支部建设为重点,积极利用现代高新技术,采取“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将老年大学课堂教育与党员电教、门户网站、微信等平台相融合,大力发展网络化教育。老年大学网站依托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站点设备齐全、网络畅通的优势,专门创建了党的生活专题库、党史资料库、党建文献库和红色影视库、实用技术课件库等,开设了《老年教育》、《理论之窗》、《不忘初心》、《本色》等专栏,实现了老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与思想政治建设互联互通,老同志只要在电脑上点击相应的栏目,足不出户就找到所需要的学习和教育内容,解除了年高体弱、行动不便的路途奔波之苦,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课程设置使用型
为把老年大学打造成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服务平台,新郑坚持老年教育老年办的办学思路,将以往“教什么、学什么”的教学思想转变为“学什么、教什么”,开学前及时发放《征求意见表》,充分掌握学习需求,尊重大多数老年人的愿望,开设老同志愿意学、要求学、学以致用的专业,满足实现人生“第二春”的成才愿望。为此,在课程设置上突出诗词、书法、音乐、戏曲等艺术性专业的基础上,增加户外型大众化技能性课目,先后开设了老年人喜爱的传统文化与养生保健、二胡、剪纸刻画、电脑等9门公益性免费课程,旨在为老同志搭建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丰富辖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设了旗袍形体训练室外舞蹈等专业,成立了太极队、盘鼓队、合唱队、模特队和交谊舞队等老年队伍,广大老同志在老年大学既找到了快乐,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和圆梦的地方,形成了“我快乐、我参与”的深厚氛围。市轩辕中学音乐老师左慧萍,利用课余时间到老年大学教授声乐,她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即将步入老年的教师,能够教他们唱歌,从思想深处消除了恐慌感,体验到了未来的生活充实和快乐。”喜欢传统文化和中医养生的75岁老人苏结实,不仅坚持在课堂上听,而且课下潜心研究,写下了近10万字的中医养生体会,谈起自己的学习心得,苏老感动地说:“老年大学请的都是中医养生学专家,讲的东西很有用,在收获中展示了夕阳生活的别样风采。”
活动释放正能量
新郑市老年大学积极搭建特色载体,组织老同志开展以“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为主题的正能量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释放和轰动效应。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营造浓郁的校园书香气息,新郑市老年大学发挥“五老”学员先锋优势,组织开展了“传统国学教育”进校园活动,给青少年讲历史、讲诗歌,并在全内举行了“中小学生古诗文诵读大赛”活动,广大青少年精彩演绎了《静夜思》、《咏柳》、《三字经》等中华经典古诗词,把优美的诗句化作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古诗词的意蕴之美。书画自古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市老年大学还与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了“笔墨相承、书画传情 ”送文化活动,老同志们挥毫泼墨,现场把艺术作品展示出来,现场讲解中国书画艺术,着力培养青年人学习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兴趣,当代老年大学生和青年大学生其乐融融,构成一幅了“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然、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美景,展示了老同志“写”中国故事、“画”中国故事、“展”中国故事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风采,拓展了老年大学第二实践课堂,丰富和延伸了正能量主题活动。
(新郑市委老干部局)
责任编辑: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