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是一个讲奉献、有爱心的事业”——记湖南省南县福利院养老中心公寓部护理组长刘莉
时间:2017-08-11 来源:中国老年报

在同事眼里,她是养老服务护理一线的领头雁;在老人眼里,她是体己善良的亲人;在家人眼里,她是为了工作经常爽约的母亲。她叫刘莉,湖南省南县福利院养老中心公寓部护理组长,近年来团结带领出一支精诚合作、作风过硬、服务优良的养老服务护理团队,多次荣获“全县先进生产者”和“民政系统优秀工作者”等荣誉。今年5月16日,湖南省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刘莉是其中之一。

科学施策 借大数据推动标准化服务

今年40岁的刘莉,于2001年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福利院当护理员。2012年,福利院派她去学习先进的养老服务知识。通过学习,刘莉深深感到养老服务绝不是单一照料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过分析老年人特征来科学施策。因此,她常常会用笔记本记下入住老人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身体情况和家庭状况等,针对不同情况,通过组织“文娱晚会”“棋牌竞技”等活动来调节老人的心态。

今年,南县开展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刘莉可谓卯足了劲。譬如,日常护理工作实行表单式档案记录,全天工作按照计划流程对老人进行照护,使护理工作更加完善。 

胡新文老人因为心脑血管疾病,造成完全失能。“老人来福利院时,精神面貌很差,有时连自己的子女都不认识,但在这里住了近两个月后,整个人有了很大的改观。”刘莉说,她为老人制订了一整套护理方案,先是安排护理人员对老人的相关情况进行记录,比如翻过多少次身、进食量多大、大小便的时间等,最终通过整理数据,找出规律,来帮助老人恢复。“老人的变化得到了家属的认同,我们心中的成就感也是不言而喻的。”她说。

以孝为先 将老人的事视为己任

刘莉是“以孝为先”的践行者。在福利院这个大家庭里,老人们身体不适,她会常伴左右悉心呵护;老人们邻里不睦,她促膝谈心调解矛盾;老人们不能自理,她送菜喂饭、修剪指甲、擦身换衣……

半失能空巢老人杨其文,患有轻微的老年痴呆,被家人送来了福利院。老人惦记着自己的老房子,时常会想办法溜出福利院。每次老人走失,刘莉就得带着同事沿途寻找。有一次,刘莉得知老人不见后,带着老人的换洗衣服,开始四处寻找,最终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找到了老人。“当时老人摔得一身泥,我们给他清洗并换了一身衣服。”刘莉说,附近的居民看到这一切后,对福利院的工作很是赞扬,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鼓舞。

“养老事业是一个讲究奉献、付出爱心的事,你的工作不仅仅在八小时以内,更多的是在八小时以外。”刘莉回忆,有一天凌晨3点,福利院一位老人突然中风,需要到人民医院去急救。由于老人的儿子、女儿均在外地,无法及时赶到,她毅然在医院陪了一个通宵,一直到家属的到来。

家风传承 担负起养老服务这个神圣的事业

好的家风传承,是优良品质形成的沃土。刘莉的父亲是民政系统的一名工作人员,因此,她从小便被父亲“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所感染,家人也很支持她的工作。

“要是没有家人的支持,我想也不可能坚持这么久。”刘莉说,2014年寒冬,她的母亲患了肺气肿,而她自己又在福利院忙工作,母亲的陪护只能依靠身体本不好的父亲,“父亲是个‘老民政’,他对我的工作很是理解。”

除了自己的父母外,丈夫欧伟才也很支持她。刘莉说,周末难得有闲暇陪家人,好多次都是被福利院突发事件所占用。有一次凌晨5点,正在熟睡的她,被一通电话惊醒——有一位老人犯了肺气肿。“老公二话没说就开着车把老人送到了人民医院,花了两个多小时为老人办理各种住院手续。”

“她很少回家,家务事也没时间料理,还经常爽女儿的约,女儿还小,经常嚷着要妈妈。”丈夫虽然嘴上抱怨,却用实际行动默默支持着这位“社会孝子”。

王铭 杨昱 泽国

责任编辑: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