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全省离退休干部暨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召开。会前,刘宁、张巍、孙守刚、王刚、陈星等省领导会见与会代表并合影。刘宁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省广大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致以诚挚慰问。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设分会场,5位受表彰代表现场发言、10位受表彰代表作书面发言。现开设“先锋之声·追光前行”专栏,摘编刊发受表彰代表发言,供全省广大离退休干部集体和离退休干部、老干部工作部门和老干部工作者学习。
农民增收我增喜
“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代表、南阳市宛城区科技局退休干部 陈增喜
以党建凝心铸魂,永葆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在深化理论武装中坚守初心。深入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通过微信群平台推送学习资料360期,建立“集中研学+云端送学”的组学模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在传承红色基因中赓续血脉。组织老同志赴中原豫西抗日纪念园、中央河南调查组旧址等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学习考察,重温“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烈士后人、退休干部张新荣义务宣讲鄂豫皖革命战争中“金刚台妇女排”的英雄事迹,在20多家省直单位、金水区、郑东新区群众文化剧场宣讲50余场,有力传承弘扬了大别山精神。在创新工作机制中抓实党建。创建离退休党建“3+1+6+3”工作机制,推动学习教育、管理服务、发挥作用全覆盖,发挥离退休干部经验、专业、威望优势,被评为省直单位机关党建工作创新成果优秀案例。
用服务传递温暖,共建乐享晚年的幸福家园
落实政治待遇。组织89人次召开荣誉退休座谈会,台领导集中进行谈心谈话,实现在岗和退休无缝衔接。为59名老党员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增强老同志的政治荣誉感。坚持阅读文件、情况通报、考察调研,每逢春节、重阳节等节庆节日,台领导班子登门慰问离休干部、厅级老同志,确保政治待遇落到实处,增强老同志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优化服务保障。建立“离退休工作部+党支部+社区+家属”四级联动机制,协助办理异地就医备案60余次、慢性病申报100余例,协调解决邻里纠纷,有效解决老同志在组织管理、服务保障、邻里关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搭建离退休人员信息数据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基础信息、党员管理、医疗健康、社会资源等数据查询2000余次,实现“数据多跑路,老同志少跑腿”。精准纾困解难。建立精准帮扶机制,定期对离休干部、“双高期”及“双独”老同志开展走访排查,进行分类施策,制定帮扶措施,建立服务台账,协调解决老同志居家养老、看病就医、社保认证等困难450余人次。共享发展成果。坚持足额保障老同志生活待遇,给老同志吃了“定心丸”,解除了后顾之忧。投入10余万元升级广电小区“健身园地”和“党员之家”,提档升级2个多功能活动中心,为老同志开展组织生活、文体活动提供优质场所,获得老同志“第二个家”的赞誉。
靠作为展示风采,打造服务大局的银发舞台
建言献策汇聚银发智慧。连续多年开展“我看河南广电新发展”专题调研,老同志围绕意识形态建设、新媒体融合、全媒体传播、技术赋能等提出50余条建议,其中部分建议入选2020—2025年度河南广电传媒改革“蓝皮书”。文艺演出唱响银发强音。组织老干部合唱团以多元演唱形式走进社区、地铁站、河南艺术中心,用专业级艺术水准唱响新时代银龄群体的精神强音,为城市文明建设赋予正能量。宣传宣讲释放银发余热。连续3年组织百名老记者老编辑“看郑州”“看许昌”“看新乡”系列调研采访,先后走进郑州航空港区、许继电气集团、卫华集团等,以真实笔触记录报道十八大以来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广大干部群众踔厉奋进的生动实践和鲜活经验,15篇文章和28幅采访图片在媒体刊登。组织刘长伟等11位老同志成立“志愿宣讲团”,走基层进社区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党史教育、文明新风与传统文化等30余场宣讲活动。组建“银龄护苗”志愿服务队,开展“红色故事进校园”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