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之声·追光前行】退休干部“献余热” 基层治理“焕活力”
时间:2025-09-08 来源:河南老干部

  2025年8月18日,全省离退休干部暨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召开。会前,刘宁、张巍、孙守刚、王刚、陈星等省领导会见与会代表并合影。刘宁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省广大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致以诚挚慰问。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设分会场,5位受表彰代表现场发言、10位受表彰代表作书面发言。现开设“先锋之声·追光前行”专栏,摘编刊发受表彰代表发言,供全省广大离退休干部集体和离退休干部、老干部工作部门和老干部工作者学习。

  退休干部“献余热” 基层治理“焕活力”

  

通许县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 厉文瑞

  牢记党员身份,做好群众服务员

  共产党员的身份是一辈子的,退休只是工作岗位的变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能变。滨河社区沿街商铺密集,“门前六包”管理曾是难题。2022年,社区成立“六包”督导队,我第一个报名,按照绘制商户分布图建立档案、逐户宣讲政策、每月评选“五星商户”的“三步走”工作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某超市老板最初对“包卫生”要求抵触,我不厌其烦上门7次,主动挽起袖子帮他清理货架死角。“您这老检察官咋比城管还较真?”面对调侃,我掏出手机展示乱堆杂物、发生安全事故案例,“店面整洁了,顾客看着放心,生意才能长久啊!”最终,超市老板主动加入志愿队,监督街道商户门前“六包”。社区沿街56家商户也全部签订了责任书,违规率下降80%。在此基础上,我设计出“红黄蓝”三色动态管理表,加强常态化管理,相关做法被街道推广。“有事就找老厉”,也成为社区广大居民与我的约定,这是对我最大的信任。

  为民解忧纾困,做好矛盾调解员

  党员身份永不退休,为民解忧就是天职。在检察院工作三十余年的经历,让我深谙“法理情”交融之道。滨河社区老旧小区多、人口结构复杂,家长里短的矛盾频发,我主动请缨担任义务调解员,并总结出了“一听二查三疏导”工作法:先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再实地调查核实情况,最后用法律和人情双管齐下化解矛盾。2022年夏天,社区居民因下水道堵塞引发激烈争执,双方甚至扬言要“动手解决”。我得知后,顶着38度高温连续三天蹲点走访,发现是管道年久失修所致,就一边引用《民法典》相邻权条款明确责任,一边联系物业协调维修方案,最终促成双方共同承担费用。事后,我及时举一反三,积极推动社区对类似隐患全面排查。居民们感慨,“多亏老厉把‘法庭’搬到了家门口!”。几年来,我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2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社区警情同比下降40%。

  规范经营秩序,做好商户监督员

  “退休了也不能闲着,能为社区商户规范经营出份力,心里踏实!”这是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发挥自己熟悉政策法规的优势,向商户耐心宣传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帮助商户提高合规经营意识。作为“五星商户”评选团的一员,我深感责任重大,必须客观、公正地评价商户的服务质量,并根据社区内群众的反馈及时帮助商户查找问题、督促整改,不断提升商户服务水平。遇到小矛盾、小纠纷,就主动上前调解,将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一次,社区内某早点摊前,因客户是否付款,客户和店老板产生了争吵。我正好路过,就主动问明情况、劝解两人,最终二人握手言和。正是通过一件件这样的小事,社区商户的经营行为更加规范,商户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区的正能量不断积累。倡文明讲理论,做好红色宣传员“独木难成林”,我主动请缨参与“垃圾分类”等文明实践宣传活动,牵头组建“老党员工作室”,带动广大老党员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走遍社区开展宣传教育,手把手地指导社区群众,正确分类投放垃圾,使社区内居民的文明素养和共建共享意识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主动担任支部“红色宣讲员”,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为年轻党员讲述党的优良传统和通许县的发展历程,累计宣讲12场,听众达300余人次。针对年轻党员经验不足的问题,开设“微党课”,结合检察生涯讲述“如何把政策讲到群众心坎里”。关爱社区留守儿童,发起“四点半课堂”,义务辅导作业并普及法律常识。有人问我,为何退休后比上班还忙,我都会指着胸前的党员徽章说,“这就是我最大的源动力”。我将始终牢记共产党员身份,继续努力为维护社区和谐稳定、推动通许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