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银龄力量”助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时间:2024-05-16 来源:研究室、信阳老干部

  信阳市积极发挥离退休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引导全市广大老同志各尽其才,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守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银龄力量”。

发挥政治优势,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

  充分发挥政治坚定、觉悟高、党性强的优势,引导老同志以文字、笔墨、镜头记录信阳独特传统历史文化,积极为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作贡献。市慈善总会、市老促会等老年社团协会,多年来在记录保护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老同志们撰写《四望山是大别山精神星火之地》《中原辉煌五十年》《红色光山—革命遗址篇》等一系列书籍论述,记载了信阳历史人文等方面的宝贵材料。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韩守超,历时两年时间、行程数千公里,走遍信阳的红色旧址,创作了《大别山红色史迹选绘百图》,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军民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市直工委原书记黄振国牵头,16名市直退休干部自发组建“红色文化传承志愿队”,积极建言保护修复杨靖宇革命工作旧址,杨靖宇旧屋被列入第四批信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市委老干部局原局长邱家亮,几十年来关注搜集家乡肖店的红色史料,编写《肖店的红色记忆》一书,在他的建议下,经多方协调努力,闫湾哨楼复建并成功布展,被授予信阳市关心下一代红色教育基地称号。商城县退休干部黄治侠等3位老同志,自费收藏、研究、宣传农耕文化,联合编辑出版《大别山地域传统生产生活用具集锦》,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积极贡献。

5

发挥经验优势,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充分发挥资历深、阅历广、经验足的优势,引导老同志通过党史宣讲、专题辅导、文艺宣传等,弘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市委老干部局成立“金色银龄”宣讲团(队)47支,开展报告讲座、直播宣讲229场,受众达12万余人次。市关工委推出红色主题教育工作品牌“红纽扣”,聘任80余名革命烈士后代作为红色宣讲员,讲好家乡英雄事迹,教育引领青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县成立新县英雄山党支部,由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以及长期从事大别山精神研究的12名离退休干部党员组成,持续开展红色宣讲,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罗山县引导老同志将“何大妈救红军”红色故事编成唱词诗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有机结合,用“非遗”讲述红色故事。光山县文殊乡老战士王茂贵50多年如一日守护花山寨会议旧址,为游客义务讲述红色革命故事,荣登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夕阳红艺术团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用多种艺术形式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5

发挥威望优势,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

  充分发挥威望高、公信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优势,组织老同志推广、传播、弘扬信阳特色茶文化、根亲文化等,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市人大原主任宋效忠通过撰写调研报告、开设《茶经》讲堂、为《信阳市信阳毛尖茶保护条例(草案)》建言献策等,致力推广、普及茶文化。在陈学文等固始县根亲文化研究会老同志的推动下,固始根亲文化影响力逐渐增强,已经成为两岸交流的一条新渠道。光山县推行“文产特派员”制度,吸纳退休干部胡崇春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库成员,多次到乡村振兴示范区开展专题创作分享会,先后获得国家级专业领域奖项20余项。潢川县老干部摄影协会会长肖乃宝等一批老摄影家,义务拍摄革命纪念地、革命遗址等,自发宣传家乡旅游景点、项目建设;退休干部张天河等12名书法绘画志愿者,为12个乡镇创作墙绘6千多平米,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受到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