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破历史极值的大雨诱发山洪,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大石岩村惨遭劫难,桥梁中断、道路尽毁、房屋受损、田地垮塌……
面对千年不遇的罕见汛情,淇县大石岩村党支部书记徐光同志牢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查雨情、除险情,守一线、保安全,坚持冲锋在前、连续作战,展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不惧艰险、敢于斗争、心系群众、忘我工作的优良作风。
他用共产党员的一份坚守,不仅换回了全村的一份平安,还在群众心中撑起了一面永远不倒的红旗。
冲在一线 及时转移安置群众
连续多天的降雨,让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在21日下午突然袭来,瞬间山摇地动,洪水漫村,地处太行山区的大石岩村5000米的入村道路尽毁,13座桥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电力、通讯同时被山洪冲断,大石岩瞬间成为孤岛。
危机关头,大石岩村党支部书记徐光当机立断,立刻组织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年轻党员进行工作分工,迅速组成三级防汛抗洪领导小组,分3个片区开始群众转移工作。
傍晚时分,徐光书记带队到春花自然村转移人员时,咆哮的山洪冲上道路,湍急的水流淹过膝盖,进村的道路已经无法再行走。徐书记带领着要转移的群众从杨伏发院子里架起铁梯,带领群众从山坡上转移到了村大队部进行避险。村民刘三白说:“要不是徐书记和村干部,俺老两口都非得叫大水冲走不可……”。
在转移群众的过程中,徐光书记不顾自己装有4个心脏支架的身体,冒着哗哗的大雨和地上过膝的泥水,顶着山体塌方和道路垮塌的危险,带队一家家敲门、一户户转移,背起行动不便的老人,抱着体弱单薄的孩童,全部转移到预定的安置地点。在山洪爆发前的4个小时内,徐光书记带领党员干部,安全转移了包括本村群众、鹤辉高速公路施工人员、外来养蜂人等在内的159名群众,做到了洪灾中不伤一人、不少一人。
跋山涉水 传递信息争取救援
7月22日中午时分,雨势渐小。此时的大石岩已经和外界失联近24个小时。
“灾难发生时,最可怕的是和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多年的部队生涯,让徐光书记十分清楚及时传递信息的重要性。他决定冒险翻山探索出山道路,尽早和办事处取得联系,汇报大石岩情况。
大雨过后,山间洪水流势正猛。徐光书记带领3名青年党员,冒着大雨,翻越4道山岭,顶着齐腰深的山水,趟过湍急的洪流,步行近4个多小时到达办事处,及时向县、办事处领导汇报了大石岩初步受灾情况。
汇报结束后,领导都让徐光书记休息一晚再回村,但是他放心不下村里的群众,片刻未歇又带领大家扛上办事处临时准备的救急食品、衣物等物资,急忙踏上了回村的返程路。
晚上8点时分,看到扛着物资又回到村口的徐书记,村民们激动地握着他的手哭着说:“俺还以为你走了不回来了呢,要是你不回来,咱大石岩今后可咋过啊!”
徐光同志回村后,继续奋战在抗洪抢险的一线,一方面继续带领有关人员步行出山,采购柴油、蜡烛、电瓶等急需物品,积极开展自救。另一方面组织群众加快修复外出道路,畅通生命线。危难来临时,徐光同志犹如大石岩山顶迎风招展的红旗,不愧为群众的主心骨、当家人。
坚定信念 同心重建美好家园
“只要我们的党组织在,遇到天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勇于去克服它、战胜它。”徐光同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洪水刚刚退去,徐光书记就带领大石岩村两委及时察看灾情受损情况,制定修复计划。大石岩群众更是不等不靠,积极开始清洁家园、修补房屋,开始生产自救。
“当务之急是修路,只要路通了,大家的心也就安下来了。”徐光书记在灾后重建动员会上这样说。洪水过后仅两天时间,村内道路上被水冲来的乱石、枯木等杂物就全部清理干净。
为了打通大石岩与外界的道路,他一边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一边协调其他工程机械铺设临时道路,短短3天时间,就打通了大石岩通往山外的生命救援通道,各种救援物资顺利运来,让群众吃上了定心丸。
在修复一条村道路时,路面突然断裂,施工负责人申海民躲闪不及,被断裂的水泥路面抛到空中,重重摔在地上。徐光书记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调车辆把申海民送到医院,并垫付了医药费。
受伤后的申海民,只休息了一天就又来到施工一线。“这点小伤不算啥。只要大石岩山头上的红旗不倒,我们就有信心在徐书记的带领下,争取早一天把家园重新建设好!”申海民说。
人心齐,泰山移。徐光同志带领全体干部群众,有序开展各项灾后重建工作,他们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豪情满怀!
责任编辑:王沛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