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红旗渠精神 汇聚更加出彩正能量——省纪委机关离退休干部赴林州开展党性教育活动
时间:2018-10-12 来源:省纪委

  近日,省纪委机关组织离退休干部赴林州开展党性教育。老同志们先后到林州光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美丽乡村庙荒村、惠民工程中华古板栗公园、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青年洞、谷文昌纪念馆参观学习,感受良多、收获良多。

  老同志们首先来到红旗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参观。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光远公司拥有世界先进的电子级玻璃纤维生产工艺。老同志在电子布生产车间,现场感受现代生产工艺的大规模、自动化、精细化,惊叹于200多根丝变成一根发丝般粗细的细线、再织成一张电子布的全过程,感动于企业科技攻关、开发出多项世界前沿技术产品的创新精神。老同志们与企业负责同志深入交流,了解新项目建设情况,对公司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交口称赞。

  在林州市黄华镇桑园村,今年7月份建成并免费开放的中华古板栗公园让老同志感受到太行山的静谧和林州丰富悠久的历史。公园依托桑园村古老的板栗林而建,一期规划区内有古板栗树3000余棵,其中树龄在600年以上的大型板栗树有1300余棵。这种树龄长、规模大的板栗树群在国内罕见,堪称是“绿色文物”“活化石”。漫步在古老的板栗林,看万亩栗园,万亩葱茏,浩浩绿海,云雾缭绕,一棵棵古树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又焕发了青春,老同志十分感慨。

  大家还走访了林州美丽乡村——庙荒村。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如今是以特色民俗旅游远近闻名的幸福村。行至村口,在一栋造型独特的老房子上,“精准扶贫 幸福庙荒”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让人眼前一亮。步入村中,道路平坦整洁,红旗渠水穿村而过,石头院落别具一格,既有太行山村的原始韵味,又不乏新农村的时尚感。然而,数年前庙荒村却是省级贫困村,房屋破落陈旧,道路泥泞不堪,脏乱差处处可见,村民常年为生计发愁。在庙荒村展览馆,村支部书记郁林英介绍了村集体带领群众脱贫的感人事迹。她说:“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好政策,再苦再难也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现在其他村都夸我们村建得好,羡慕得不行,老百姓生活在这里感觉很幸福,家家户户通天然气、自来水,很方便。”

  老同志们走进“人工天河”红旗渠,徜徉在青年洞,漫步在堤坝上,在秋风习习中眺望四处景色,看潺潺河流,望连绵起伏的山峰,感受红旗渠的宏伟壮丽,顿觉心旷神怡。那一块块人工凿成、梭角分明的青石,是修渠人钢铁般意志和不屈精神的生动写照,那绵延数千里如巨龙般迤逦腾飞的红旗渠,是林州人镌刻于天地、不可磨灭的伟大丰碑。老干部总支副书记冯晓武感叹地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一面鲜红的旗帜,我们过去一直在学习,但是常学常新,它永远是我们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不竭动力,要一代代传下去!”

  在谷文昌纪念馆,大家详细了解了谷文昌同志的感人事迹。他带领东山人民,植树造林,防治风沙,打水井、建水库,抗旱排涝,修公路、筑海堤、造海港盐田,为东山人民造福,是河南人的骄傲。带着崇敬的心情,全体党员在党旗面前重温入党誓词,感受激情燃烧的岁月。老干部总支成员郑江冰感慨地说:“谷文昌同志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是新时代“四有”干部的楷模,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与焦裕禄精神一道,作为激励老党员做终身合格共产党员的强大动力。”

  老同志们纷纷表示,这次党性教育活动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感受强烈,不仅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林州的巨大变化,而且感受到始终如一永放光芒的红旗渠精神。在巨变与坚守之间,我们党团结带领林州人民,从“战太行”到“富太行”,再到“美太行”的历程,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初心不改,始终与人民一起同甘共苦,艰苦奋斗,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宗旨。大家由衷地表示,要保持信仰不变、思想常新,自觉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争当出彩河南人”的号召,继续关心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发挥作用,增添正能量。


责任编辑:高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