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惠济区老干部在打造历史文化名片中展示阳光心态
时间:2017-06-13 来源:惠济区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郑州市惠济区在乘借历史文化资源,抢抓文化发展机遇中,广泛组织老干部发挥独特优势,为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把惠济区打造成为全国性的文化底蕴最厚、景致最美、生态最佳、产业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片”作出重要贡献,展现了老同志与党同心、与时代同步的阳光心态。

惠济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古荥泽,华夏文明”之称,辖区内的西山古城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城”。为此,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将郑州“后花园”打造成“历史文化名片”的目标规划。区委老干部局按照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马懿“彰显文化特色、丰富城市文化、不留历史遗憾,探索特色产业模式,提升区域发展品质”的要求,专门组织文化、文物和市古荥汉文化博物馆等部门的老同志,召开了“惠济区古文化保护开发研讨会”,围绕推进“文旅、商旅、农旅、工旅、康旅”五旅融合发展创新,建设生态宜居宜业旅游城的规划,依托区域内荥阳故城和毛主席视察黄河处、花园口扒堵口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提出了以保护开发古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顶级资源为龙头,采取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模式,用保护促发展,传承运河文化,打造成一座运河上的城市,建设一河两岸六园八景十二遗珠的现代风情旅游景区,再现隋堤烟柳、鸿沟古城百里画卷的思路,得到了专家高度认可,纳入了全区城市规划建设和文物保护重点建设项目。

为引领全社会支持区委决策部署,广大离退休干部发挥宣传优势,采取鸟瞰图的形式将“古荥大运河历史文化区” 规划做成展板,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惠济区“一核一园两带”全面开发建设的新面貌和区政府培育惠济新区核心圈的新前景,建设惠济万亩湿地公园的新美景,打造索须河滨水旅游产业带、沿黄特色小镇产业带的新景象,广泛深入学校、广场和街心花园展出,激发了全区人民建设魅力惠济,改造历史惠济,打造文化惠济的积极性。广大老同志还充分发挥威望优势,专门成立了“建设文化新区监督指导团”,按照历史文化风貌特色村、自然生态风貌特色村的标准,指导有关部门对沿黄惠济桥、八堡等9个村庄进行统筹规划,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努力保持古镇古村的古风古韵,使“沿黄特色文化小镇”联片成群,形成了新的特色产业文化带。同时监督安置房工程进度,维护群众利益,并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开发建设中群众思想工作,理顺群众情绪,为和谐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为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文化品牌,彰显传统文化魅力,广大老干部充分发挥技艺优势,拉近与群众间距离,让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焕发新的活力。每年三月三期间,惠济区老干部艺术团组织开展“传承经典文化、共享发展果实”为主题的民俗游乐活动,老人们施展吹糖人、作糖画、草编、木板画等技艺,为社会各界献上了丰富的民众文化大餐。老艺人虎占林专门开办了蛋雕、根雕和绘画艺术培训班,传播民间技艺;退休教师古振乾组织花园口镇文艺爱好者,组建了“乡韵艺术团”,弘扬惠济区“平等互惠、和衷共济”的传统理念,致力于抢救挖掘音乐舞蹈文化遗产,先后创作了编钟乐《大运河》和编钟舞《邙山情》、《新京水》等文化节目,再现了隋唐时期荥泽人民的幸福欢乐景象,展现了当代老同志传承历史文化,建设古荥大运河文化区的阳光心态。

(惠济区委老干部局)

责任编辑: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