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郑州市委老干部局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敢为人先、务实创新,用心用情服务和凝聚老干部,为郑州国际商都建设做出了新贡献,2016年12月荣获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工作理念上敢为先
郑州市积极应对离退休干部队伍在人员结构、思想观念、活动方式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了“哪里有老干部,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正能量就发挥到哪里”的工作理念,精心设计了“展示阳光心态、展示当代风采,争当时代老人、争当奉献老人”的“两展示两争当”正能量活动载体,印发了《关于发挥社区老同志作用参与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激发了老同志参与正能量活动的热情。先后开展“大美郑州我点赞,郑州发展我献言”“我看从严治党新气象”“中国梦·郑州情”征文等系列活动。组织评比并表彰了100个“时代老人”、50个先进集体。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马懿对老干部工作作出“唱响主旋律,建设大郑州”的批示。中组部老干部局《情况交流》刊发了郑州市的做法。郑州市委老干部局在全国、全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推进会”上分别作典型发言。
工作标准上争一流
中办发〔2016〕3号文件印发后,郑州市委老干部局反复学习、吃透精神,深入调研、摸清实情,与有关部门反复探讨、形成共识,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协调财政、人社、卫生等部门,实现了离休干部在全市35家医院就近就医,医疗统筹金财政兜底。在全省率先成立企业离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帮助破产、倒闭企业离休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设立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基金,市财政每年拨付100万元,对独居、生病住院和有实际困难的离退休干部重点帮扶,提高了广大老干部的幸福感。
建设一流的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综合活动楼一期工程于2014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88万平方米,五十多个文体活动项目,能满足日6000人次活动需求,同时,二期工程正在规划设计中。市老干部大学抓好教学和活动两个环节,合理设置专业,开设老年出国英语、古筝演奏、木兰剑等专业,建立了合唱、书法、诗词等16个协会、37个老干部大学分校和教学点,构建“上下联动、覆盖城乡”的学习活动网络,实现了“百班万人”的目标。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市老干部大学分别被评为“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先进老年大学”。
工作内容上勇创新
“不创新就不是新常态,每年都要拿出一到两个创新之举,使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叫响的品牌”是市委老干部局局长李建国常讲的一句话。面对全市65259名离退休干部的不同情况、不同需求,郑州市优化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设置,在全市建立560多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基础上,采取“关系在单位、管理在支部、服务在社会”的办法,在困难企业、老干部协会(社团)建立临时党组织,目前全市360多个临时党支部(小组)分布在广场上、公园里、社区内,解决了老同志就近学习、就近交纳党费、就近参加组织生活的实际问题,初步实现“横到边、纵到底”的党组织全覆盖;选优配强老干部党支部书记,达到“抓住一人,带动一片”的效果;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连年组织“看郑州”活动,累计参观人数达2万多人次;组织老干部参加“十二五”成就网上评比活动,2.6万多名老干部在网上点赞、发帖,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组建“好声音传递团”,3300名老同志为“十三五”又好又快发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举办了“美丽郑州”“法治郑州”摄影展,用镜头和实景畅谈发展变化;组织老同志为稳增长,保民生建言献策,提出的“治堵十策”“降霾除尘”等500多条合理化建议被采纳;以“老同志办老同志喜爱的手机报”为理念创办《郑州老干部手机报》,用老干部的视角和见解,积极为国际商都点赞、喝彩;倡导“一带五传承”,即,一名老干部带动身边配偶、子女、邻居、朋友和青少年,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中华民族美德,做坚守精神家园的代言人。市“五老”报告团每年作报告150余场,布展60余场,受众达13万人次,市关工委连年被评为全国先进。
责任编辑: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