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在我省引发热烈反响
时间:2022-07-11 来源:河南日报

  7月8日,在国博创建11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在河南广大文博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令人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决心和信心。

  “河南博物院是中原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也是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和窗口。这几年,河南博物院聚焦‘全面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与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代表的国内外众多博物馆开展多领域合作,在收藏研究、藏品展示、信息传播、社会教育及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今后,河南博物院将继续寻找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生活的契合点,探索“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博物馆融合发展路径,“我们将加大力度深入挖掘阐释馆藏文物的多重价值,大力提升展览服务水平,让更多的文物‘说话’,让人们更深入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省文物局局长田凯说,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我们将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为主线,以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重要支撑为主题,进一步推进全省博物馆各项建设工作,逐步构建多维一体的中原博物馆体系,加强数字化博物馆和智慧博物馆建设;持续创新展示手段和教育方式,不断提升博物馆陈展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让文物“活起来”;实施“博物馆+”战略,加强多业态跨界融合等,促进全省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郑州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14.7万余平方米,馆藏6万余件文物。“郑州地处中华民族发祥地的核心区域。”郑州博物馆副馆长郭春媛说,郑州博物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景式展示中华文明的主根和主脉,推出了20余个反映郑州、中原历史文化内涵的展览,引进国内外精品文物展览,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下一步,将深挖古都文化内涵、守护城市文脉、打造文化品牌,让文物“活化”、让历史“说话”,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

  “商都”堪称古都郑州的重要文化标志,3600多年商都史是延续不断的城市文明史。2019年以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先后完成了城垣遗址本体保护和环境提升工程、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等项目建设,目前郑州商都遗址数字考古资源数据库、商都文化考古研学中心等正在建设中。

  “我们实施一系列文旅文创融合项目,旨在将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更好地展示出来,让中华文明优秀成果活起来、火起来,真正融入现实生活,让人们在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中不断汲取奋进前行的力量。”管城回族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李岚说。

  洛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杰表示,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路径,在建立科学全面的博物馆体系、深化博物馆学术研究、运用科技赋能博物馆提质升级等方面不懈努力,为洛阳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彰显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脉,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巧夺天工的人间奇迹,成为形塑中国文化的基因之一。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馆长白雪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让我们倍感鼓舞。5月18日,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建成开放,我们作为投身新时代文博事业的新生力量,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是洛阳融入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讲好大运河故事的重要载体,我们将全力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大运河文化。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