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刊发我省离退休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典型经验
时间:2021-10-01 来源:河南日报

10

守护山河是我们爱国的方式

《河南日报》(2021年10月01日 第01版)

河南日报记者刘婵

  在光山花山寨会议旧址旁边约百米处,有一座三间平房民居,那是85岁老党员王茂贵的家。自1958年复员回乡以来,他便一直义务守护花山寨烈士陵墓。9月30日一早,王茂贵再次来到6位将军铜像前,用洗得干干净净的抹布为他们“擦身洗脸”。回家后,他找出那本泛黄的游客登记本,充满期待地说:“明天国庆节了,应该会有不少人来看烈士,我得做好记录,给大家讲好红色故事。”

  他守护的,哪里是一座墓,那是生生不息的革命精神。

  40公里外的息县,“环保老人”志愿服务队员的脚步遍布山川河畔,今年66岁的王建国是其中一员。他是原息县林场场长,退休后创立了东方林业专业合作社,先后把7个乡镇37个行政村全部栽上了防护林、经济林,种植面积5800亩,为生态保护和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不辞辛苦。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王建国的干劲更足了,今年以来,他凭借自己的技术和资源完成了路肩植树40公里、造林面积1000余亩。

  他守护的,哪里是一片林,那是造福后代的绿色之源。

  7月的那场特大暴雨后,淇县灵山街道大石岩村几乎成为孤岛。危急关头,68岁的退休干部徐光翻山岭、蹚激流、冲在前,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群众的“主心骨”,和村干部们一起挨家挨户转移群众,争分夺秒打通道路,齐心协力重建家园。“下一步,我们要把村里的旧民居改造成‘外在古典、内在舒适’的新型农家乐,狠抓乡风文明建设,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徐光对未来充满信心。

  他守护的,哪里是一个村,那是为民服务的真挚情怀。

  平凡人,普通事,一旦以纯洁信仰、高尚追求为精神底色,就有了非凡意义。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实效,在广大老同志持续为河南发展赋能助力的行动中得到检验、充分展现。正如徐光所说:“我年近七十岁能够连续步行七八个小时往返大石岩,如果没有爱党爱国的心肯定是做不出来的,这就是一种信仰。”对老同志们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

  以初心聚民心,以担当铸忠诚,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南阳市把组织老同志服务社会、发光发热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课”,号召老同志做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监督者;济源示范区退休干部王济锋、汪云霞等被聘任为专职人民调解员,积极参与社会调解工作,为社会安定团结作出贡献;永城市中心医院组织退休老党员走进广场、社区、敬老院开展义诊志愿服务,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我们不断深化提升‘我为河山赋能助力’专项行动,围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精心设计活动平台载体,探索建立‘银发人才’队伍专家信息库,组织引导老同志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继续贡献智慧和力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段君海说。

责任编辑:王沛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