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关工委坚持四个创新 致力四个提升
时间:2019-08-13 来源:省关工委办公室

  方城县关工委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常规工作创新做,创新工作重点做,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坚持机制创新,致力活力提升

  一是创新保障机制。县委、县政府每年专题听取关工委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把关工委工作纳入全县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考评结果作为评先表彰依据;建立由21个成员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把关工委建设目标任务融入党的中心工作;把乡镇办、村关工委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乡镇(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每人每月补贴200元;村关工委副主任每人每月补贴50元。为关工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县关工委与县党政换届同步进行。将新退休的县纪委常务书记、党校常务副校长、法院常务院长、检察院副检察长、科协主席、妇联主席等分别担任“六团一队”领导职务。坚持“用党的事业凝聚人,用祖国需要召唤人,用精彩活动吸引人,用真情实意感动人,用无私关爱留住人,用学习培训提升人”的方法壮大提升“五老”队伍。并从县老干部大学选优八名年轻“五老”充实到网吧监督队,有效增强了工作活力。至目前,全县“五老”队伍3.5万人。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重点在提升“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水平和基层“五好关工委”创建工作质量上下功夫。坚持与党建“强基富民”工程和“四联两聚”活动相融合,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做到工作统一部署、活动统一开展、督导统一进行、年度统一考评,分值占党建目标10%。着力推进关工委基层“五好”创建工作纳入党政工作议程。在农村两委换届前,关工委与组织部门及时沟通,下发文件,明确村级两委,配齐配强关工委班子,全县571个村级关工委主任进行了重新任命,县委办、组织部、关工委共同落实党建+关建“巩固、提高、发展”六字要求的落实。把每周一作为县关工委主任及机关例会日,双月15日为乡镇(街道)关工委常务主任及办公室主任例会日,“六团”团长每月第一个周一为例会日,网吧监督队每月25日为例会日。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是创新宣传机制。在县信息中心开设网站,在《方城消息》开设《关爱园地》,在县电台、电视台开设《关爱之窗》,及时对全县关工委工作动态、先进典型等进行系列宣传。配合省、市、县新闻媒体进行“五老进万家”系列采风活动。《南阳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方城关工委献智出力,发挥五老作用,呵护春苗成长》的文章。创作了关工委之歌《托起明天的太阳》,精编了《关爱乐章》,以《拥抱新时代、关爱谱新章》为题制作宣传板面30块在县宣传栏展出,并在城乡巡回宣传。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夏天俊参加联合国第60届妇女儿童地位大会,把关工委工作的中英双语宣传材料发送给150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向世界传播了中国关心下一代的好声音。

  二、坚持载体创新,致力效果提升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教育活动。与县委宣传部、党史委、共青团、教体局联合下文,制定活动方案,统编县域红色教材,在电视台开办讲座,先后在红二十五军独树镇鏖战纪念地和杜凤瑞展览馆举行“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启动仪式。组织20个“五老”德育宣讲团和17个文体艺术团常年坚持深入学校和乡村,通过36场报告和17场红色文艺演出,使9万多青少年受到教育。在全县城乡全面深化党史国史县史教育,使青少年了解昨天、珍惜今天,从而把传承红色基因教育落细、落小、落实,不断巩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教育成果。

  ——腾飞中国,辉煌70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今年以来,关工委协调相关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织开展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活动,启动新一轮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清明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五老”报告团在讲述家国情怀的同时,还把县域红色文化浓缩提炼编印成册发给中小学生。同时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我颂我国,我爱我家”演讲比赛,让广大青少年深刻了解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伟大飞跃,引导青少年将个人梦、青春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和新征程奋斗之中。

  ——“五老”进万家活动。按照市关工委“党建+关建+五老”进万家活动安排,经过宣传发动、调研示范、探索经验,在全县培养命名五十个示范村,带动全县农村2.6万“五老”人员进万家门、排万家忧、解万家难,化解矛盾2560件,办好事1800件。去年以来,组织乡村 “五老”人员积极参与德孝文化示范村建设,传播真善美,建设美好家庭,助力脱贫致富。清河镇500多名“五老”投身其中,已建成八个示范村。

  ——传德孝文化,立家风家训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组织德孝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传德孝、感恩励志报告会300多场,场场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相继为全县30多万青少年播下立志成才的种子。同时开展家风家训传承活动,2018年与文明办、教体局联合,组织了中小学生“我的家风家训”征文比赛,“五老”带头挖掘整理自己的良好家风良训,传播进社区、乡村、学校。市级五好关工委小史店镇付老庄村被命名为河南省德孝文化示范村,有力推进了乡村文明提升。

  三、坚持服务创新,致力优势提升

  “六团一队”针对青少年特殊的心理需求和成长规律,探索出“把脉个性抓住人心,深入浅出启迪人心,说理透彻折服人心,肺腑真情感动人心,生动风趣愉悦人心”的五心教育法,发挥优势,统心合力,倾情服务。

  思想教育团运用传承红色基因和传统文化教育、感恩励志教育相结合等行之有效的活动,端正其心态,完善其人格,确立青少年积极向上的“三观”。法制教育团组织公检法司“五老”报告团20个,聘请49名法制副校长,在为全县中小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的基础上,举办中学生法律竞赛活动,并制成光盘广泛宣传,还编印了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科技教育团组织中小学校园科学小发明、小实验、实践创新活动,为孩子们插上飞向自由王国的翅膀。在农村开展讲政治、学科技、奔小康活动,传、帮、带一批又一批培养青年人创业致富奔小康带头人。家庭教育团紧扣家风传承,家教智慧,成立家长教育中心,建立126个家长学校,开通“家长课堂”,建立师生、家长信息通道,强化了家长主体责任意识和教子方法。文化卫生教育团注重文明,普及健康。宣传《健康中国2030培训纲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心理教育团根据五老心理、青少年心理需求,开展心理健康促进行动,采取大场疏导与个性娇正相结合的办法,对高、初考生心理减压,为留守儿童建“心灵驿站”,指导他们健全人格、自强自立,健全心智和融入社会能力,并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及信访心理调适,化解社会矛盾。网吧义务监督队净化网吧,义务监督。以政法、文化战线“五老”为主体,相继300多名队员城乡往返,披星戴月,明查暗访,规劝业主依法经营,帮助家长教育孩子,曾唤醒600多名网迷儿童,筑起网吧和未成年人之间的隔离墙。

  四、坚持关爱创新,致力情感提升

  围绕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系统开展“十百千万”“五老”关爱工程。一是联合民政、妇联、公安等部门,在全县设立了7个留守儿童之家,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关爱,从精神和物质上提供帮助。二是发挥“五老”人脉资源优势,内引外联,用情编织爱心网。加强与北京、陕西、广州、郑州、南阳等地经贸团体、驻外商会和爱心人士联系,搭建爱心平台,三年来筹资800多万元,对1600名贫困大学新生给予资助,圆其大学梦;帮助800多名初高中毕业生进入北京八维等职业技术院校学习。同时加强与社团联手合作,对山区学校给予素质教育帮助。三是组织“五老”关注培养指导青年创业,省建行离岗干部卢学强,引进种桑大棚养蚕技术,回四里店镇余庄村建立专业合作社,带动60名回乡青年学习技术,勤劳致富。通过志、智双扶,发展支柱产业,全县已培养选树180多名乡村级“双带”青年,成为振兴新农村领头雁。


责任编辑:潘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