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退休干部返乡带动乡村发展 “夕阳红”映得“满村红”
时间:2018-01-04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像大雁一样,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拥有一颗甘于奉献的赤子之心。

在淇县,就有这样一群上了年纪的“领头雁”,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在本可以颐养天年的年纪,重整旗鼓,重新出发,引领乡村经济红红火火地发展。

俯下身踏实找到扶贫路

从2014年12月底到现在,冯增智在淇县黄洞乡鲍庄村一待就是三年。

为了帮助贫困村脱贫,我省启动“头雁回归”创业计划,希望找到像冯增智一样有号召力的农村带头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在这样的氛围带动下,淇县率先行动起来,向全县老干部及在外工作的淇县籍老干部发出号召,希望他们发挥余热,成为家乡脱贫道路上的“头雁”。

“我早就在村里安家了。”年近七十的冯增智说,当年退休后应淇县县委书记王永青之邀回县担任省级贫困村黄洞乡鲍庄村第一书记,至今仍然干劲十足,“做事情要有个态度,既然是帮助村里人脱贫,就要和他们同吃同住。”

在淇县,老干部加上本地干部,汇聚成了农村建设发展的强大合力。

“如果不是徐书记,村里不会像现在这么好!”2017年12月26日,淇县灵山办事处大石岩村的村民说。他们口中的“徐书记”是村里的第一书记徐光。

前年10月,63岁的徐光响应“头雁回归”号召,放弃省城的安逸生活回乡任职。他借助太行山区自然环境优势和人文传说优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脱贫。

“这眼瞅着一年多过去了,回的是自己的家乡,不做出成绩就是对不起自家人!”对于家乡的脱贫,徐光事事亲力亲为。2017年一整年,徐光没有回过一次郑州,把全部时间给了大石岩村。

仰起头开创新兴富裕路

对于老干部回乡扶贫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人、如何选准人”当然重要,而下一步就是“选人干什么事”。

庙口镇马圪垱村从“乱村”“穷村”变成了“先进村”,老干部朱国忠功不可没。朱国忠按照“吃透情况、稳定局势、开展工作、配强班子、扶上一程”的“五步走”工作思路,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投资197万元的通村公路、淇河南岸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试点项目、1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5000平方米巷道……提起这位老“新书记”,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脱贫要“输血”,更要“造血”。2016年3月,退休后的王之玺回到黄洞乡东掌村任第一书记,面对棘手的脱贫任务,他提出构建“艺术东掌、生态东掌、教学东掌”的独特想法。

“要做就要做好,要让百姓底气十足地把贫困帽子给扔掉。”王之玺说,看到自然风光优美的东掌村,他决定以写生基地为依托,创设专题艺术节庆活动,吸引省内外艺术家走进东掌采风,将东掌村打造成艺术院校的户外教学基地,极大地增加了东掌村的知名度。游人多了,王之玺帮助村民成立了东兴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186户贫困户成功摘帽。

抓住人才,乡村才能真正振兴起来,小康才能更全面。在淇县,老乡带动老乡脱贫致富,锻造专业的农村工作人才,让老干部发挥“头雁”的优势,灰瓦白墙、屋舍俨然的乡村才能更加安静怡然。

责任编辑:高锐 王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