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老干部局扶贫工作纪实
时间:2015-12-24 来源:省驻村办

  

对症施策出真招 精准扶贫见实效

——省委老干部局扶贫工作纪实


   老城镇冢子坪村位于淅川县的西南部,是省委老干部局对口扶贫派驻村,也是我省重点扶持贫困村。多年来,虽经多轮扶贫,但是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当地老百姓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守着丹江没水吃,住在山上没柴烧,路在眼前行走难”、“村部一间房,集体年年都欠帐”。省委老干部局扶贫工作队进驻后,注重提升扶贫对象的精准性、因贫施策的科学性,脚踏实地找到“贫根”,凝神聚力对症下药,逐项解决实际困难,使扶贫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

   一、找准对象,加强精准扶贫的针对性

   精准扶贫不是撒胡椒面,必须突出“精准”二字,做到准确摸清贫困户底数,按照“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工作思路扶贫到户到人。到村后,工作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村情调研,挨家挨户走遍了村的13个居民组304户人家,问冷暖、查实情,全部掌握了村1365人的生活现状。重点对村122户贫困户进行了认真了解,彻底弄清35户因病残致贫、12户因上学致贫、75户居住深山半封闭致贫的具体情况。情况一明,扶贫的针对性就强了。工作队采取“点对点、人盯人、一对一”的办法,把村干部、村组干部以及驻村干部等20人整合起来,分别与122户贫困户对接,建立帮扶对子,逐户查找致贫原因、制定扶贫方案、列出责任清单,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法,扑下身子,逐一解决难题。

   二、找准切点,提高精准扶贫的有效性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然而,最让冢子坪村居民烦心的是第八件事——饮用水。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等因素影响,村里的水井渐渐干涸。特别是去年5月工作队到村后,村民饮用水只能到村3公里外拉水吃,“守在丹江无水吃”是当地群众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安全饮水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存、生活和生产等切身利益,已成为该村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驻村工作中,工作队积极走访调研,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困难,把吃水作为精准扶贫的切入点、突破口。多次往返于省市县相关部门,反映情况、积极争取,终于协调到220多万元资金,启动了村安全饮水工程。施工中,工作队驻守工程一线,督促工程进展,严控工程质量,确保了工程如期顺利完工。驻村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工作队把清澈的自来水送到了每户村民家里,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祖祖辈辈吃水难问题,同时铺设了4.5公里村村通公路,彻底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

   村民水喝到肚里,把工作队记在了心上。他们每次拧开自来水龙头,都在心里念叨:“这是几辈子都没有享上的福,看来工作队真是为村里办实事来了。”打井修路得到了村民的信任,拉近了干部群众的距离,也进一步坚定了工作队带领村民精准脱贫的决心和信心。

   三、找准路子,实现精准扶贫的新突破

   要实现长足发展,产业谋划是重中之重。冢子坪村地形复杂,群山连绵,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按照常规,产业以水果为主,同时种植蔬菜和发展畜牧养殖业等。但由于处在库区,保护水源是大局,养殖业受到了限制,种植业成了致富脱贫的重要支柱。工作队先后到山东考察黄蜜桃种植、湖北考察花卉种植,到西峡考察猕猴桃、到郑州考察樱桃、石榴等种植,请来省农科院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指导。结合村到丹江水库口两公里,距县城15里的实际,通过专家多方考察论证,最后确定打造集采摘、旅游和农家乐为一体的“千亩百果园”致富项目。

   目前,在冢子坪村引进了黄蜜桃、美国黑李、核桃、品种杏、樱桃等10多个品种独特、常见易活的果树,种植了1万多株果树苗。千亩百果园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遏制水土流失,保护库区生态环境,更能够逐步形成以观光旅游、采摘旅游、农业物流为主题的第三产业,有效带动农民致富、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四、找准资源,提升精准扶贫的凝聚力

   精准扶贫必须动员多方力量,利用多种可利用的资源,形成合力,才能提升精准扶贫的凝聚力。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充分利用丹江口水库资源优势,工作队积极运用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丹江水库”、“南水北调”等淅川库区名片,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库区,关心库区的贫困,投资支持库区致富。目前,许多专家学者、企业老板向工作队表达了投资扶贫的意向。

   积极与其他机关单位、社会团体沟通联系,合力打通资金命脉,为冢子坪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提供坚强支持。先后联系省敬老助老总会、省希望办等多家涉老部门,开展扶贫助困。去年春节,协调省敬老助老总会捐献轮椅、台球桌等价值5万元助老物资,为老党员、村老人送上党和政府的温暖。邀请省交通部门考察指导,争取了90万元的修路资金;通过移民部门争取了20万项目资金;联系省农林部门争取在打造百果园项目上给予支持;省民政部门已同意在建造养老项目上给予政策资金的支持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的财力物力有限,让农民充分掌握科学技术,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农民头脑,才能从根本上让农民致富奔向小康。去年10月,工作队专门聘请青岛西海岸黄蜜桃种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张国河教授到村里为当地群众讲解种植技术,指导群众致富。今年8月聘请西峡县田关乡孙沟村美国黑栗种植专家马大林来村传授种植技术。先后聘请了猕猴桃、蘑菇种植专家来考察指导工作。同时,联系协调省实验二中与冢子坪小学结成帮扶对子,捐赠图书1518套、衣物881件、校服68件,帮助当地学校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联系协调省希望工程办公室,筹集学费4.8万元,资助村6名困难大学生,鼓励引导村里孩子靠知识改变命运。通过对本土人才的培养,逐步增强了冢子坪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为脱贫致富增添了后劲。

   扶贫工作是个良心工程,让群众得到实惠、走上致富之路才是最终目的。省委老干部局驻村工作队将继续主动作为,狠抓落实,扶真贫、真扶贫,解难题、办实事,真正让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走向小康之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