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遂:文化滋养老人心 自信拉长生命链
时间:2013-12-03 来源:
当前,老年人物质生活保障需求基本得以满足,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在精神关爱、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方面的需求急剧增加。荥阳市积极适应老年文化需求,创新文化养老活动载体,将阵地与平台相结合,不断推进“文化养老”工作,受到老同志的普遍欢迎。

    荥阳市构建“文化养老”平台始于2008年,通过“一报一书一台”向老同志传递信息、引导老同志参加各种社会文化活动、激发老同志对生活的向往和热情。一报是荥阳市委老干部局主办的《荥阳老年》报;一书是大型报告文学体丛书《荥阳记忆》(一套十卷);一台即市委老干部局联合荥阳人民广播电台在黄金时段开办的“老年之声”栏目。这些平台是以老年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交流思想、教育学习、文体活动为手段,以弘扬个性、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充分体现传统养老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快乐养老格局。对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强化老年人与社会的联系、发掘老年人的文化潜能和规范老年人的社会行为,是积极有益的探索。

    《荥阳老年》是一张让老同志写、让老同志看的报纸,一版是时政信息,有选择的编排老同志关心的政治、文化、经济动态。二版是文艺专版,刊发的是老同志的文学作品以及摄影、书法、美术作品,为老同志的文艺创作构筑阵地。三、四版开设了宣传老同志继续发挥作用的先进典型和尊老敬贤的模范人物专栏,还刊发老同志的回忆性文章。

    退休教师张建勋早年性格开朗,乐观豁达,2007年做了胃癌切除手术后,情绪极度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当他看到第一期《荥阳老年》时,精神立即为之一振,便试着向报纸投了第一篇稿子,叙述自己学生时代得到校长的关心和影响,从而坚定一辈子立足三尺讲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故事。编辑部采用了这篇稿子,并回电话给予鼓励。张老师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不但写自己的事情,还帮助别人整理材料,年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退休教师张晰培同样也是一位癌症患者,受报纸有关老年人乐观生活文章的影响,重燃积极生活的勇气,自购了照相机,学着为报纸拍图片新闻,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乡镇。老伴说,现在他满心思都是报纸,把病早忘了个干干净净。

    回忆是反思,也是咀嚼,尤其是老同志的回忆,常忆常新。为保护老同志的怀旧心态,荥阳市委市政府决定编辑一套记录荥阳历史的回忆录,并定名为《荥阳记忆》。荥阳地处中原,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原早期革命的策源地,人民群众接受党的影响早,觉悟高,在民族抗争史上和解放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和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回忆、写作的过程中是广大老同志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再梳理、再评价和自我对照与自我提高的过程。老同志们为了一个事件的准确性不惜长途跋涉去找同事、战友核实。退休教师兰家选,曾在城关乡担任过校长,对全乡的人文历史、社会变迁较为熟悉,他联合几个退休教师和老党支部书记组成《荥阳记忆》写作小组,挖掘素材,搜集整理,先后撰写稿件十多篇。

    《荥阳记忆》一、二卷于2011年2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荣获郑州市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三、四卷已于今年4月份出版发行,荥阳市离退休老同志人手一册,书中的人物就在身边,有些事情就发生在自己的当年,真实可信,令人回味,同时又激起的是强烈的写作欲望。

    “文化养老”是老年人的迫切需求,也是老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全新的且具有战略意义的事业。为此,我们从多层面着手规划,发展“文化养老”。

    老同志都有晨练的习惯,晨练时带个收音机,边走边听,边练边听,把收音机当成自己最好的伙伴,甚至达到机不离身的程度。广播电台正逐渐成为适应老年文化养老的一个空中平台。

    2009年下半年,荥阳市委老干部局和荥阳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开辟“老年之声”专栏,时长1个半小时,每天在黄金时段播出,内容有老年保健知识、老年动态、老年作品欣赏和豫剧选播等子栏目。听着广播,老同志们一天都有话题,从荥阳市到河南省,从国内到国际,从天上到地下,老同志无处不联想,启发了无数的思维空间。尤其对那些年龄偏大,视力不好的老同志,广播是他们对外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近期,市委老干部局正在积极协调荥阳的爱心企业赞助,给全市4000多名离退休老同志每人配一部手机型专用收音机,既可当手机对外联络,又能用来固定收听荥阳人民广播电台的“老年之声”广播。

    借助“一书一报一台”的文化效应,荥阳市成功举办了多项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特别是在参加中组部老干部局连续三年开展的征文活动中,荥阳市均取得优异成绩,显示了文化给老同志带来的生机和活力。2010年中组部老干部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征文活动,荥阳市各老年团体和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积极参与,通过调查研究、提炼归拢,上报征文近500篇,名列全国县(市)之首。2011年恰逢建党90周年,中组部老干部局开展了“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征文活动,荥阳市上报征文800多篇,其中16人获奖。2012年中组部老干部局在离退休干部中开展“诗书画影抒情怀,喜迎党的十八大”征文活动,荥阳市广大离退休干部全体总动员,创作各类作品共1600多件,其中史德亮的书法作品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的展出,26名老同志的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主题文化活动的不断开展,给老同志的“文化养老”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正能量,老年学习活动阵地的不断完善,又为老同志的“文化养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荥阳老年大学建校11年来,学员从开始的4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人,加上这几年在乡镇建立的5所分校,学员人数达到近千人。年龄最小的已过花甲,最大的已逾八旬。他们在学习政治、音乐艺术、电脑的基础上,还积极参与政府工作、化解社会矛盾,在促进社会和谐以及荥阳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荥阳老年诗词学会有500多名会员,其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近30名,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70多名,这支会员队伍支撑起了荥阳“诗词之乡”的美誉。他们定期下基层采风,感受时代气息,用手中的笔在晚年幸福生活中放歌。荥阳市还成立有老年舞蹈队、戏剧队、腰鼓队、健身操队、时装表演队、器乐队等老年文艺队伍,各级老年活动中心积极组织引导他们,做到室内与室外活动相结合、知识性活动与趣味性活动相结合、娱乐活动与健身活动相结合。老同志们不仅可以在活动和比赛中切磋技艺,取长补短,而且在回归集体中收获了友谊,找回快乐,找到自信。

    文化滋养老人心,自信拉长生命链。荥阳市的离退休老同志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享受着快乐和自信。他们说,照这种活法,延年益寿不是一句空话。

(作者系荥阳市委老干部局局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