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继往开来 倾情服务 努力让老干部安享幸福晚年
时间:2013-05-28 来源:中共平顶山市委老干部局
1982年,中央颁布实施《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开启了老干部工作的崭新征程。这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为了切实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1984年,我市将原有的市委组织部老干部科升格为市委老干部局,机构规格升高,人员编制增多。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平顶山市老干部工作经历了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安置管理阶段,90年代的改革探索阶段,2000年之后的完善转型阶段,各项机制制度不断健全,工作格局日益完善,老干部各项待遇由低到高,逐年提高,并得到全面落实。服务管理工作由粗到细,由面到点,服务更加具体化、个性化、人性化。30年来,全市老干部工作继往开来,创造了辉煌业绩,焕发出勃勃生机,实现了让党委政府放心,广大老干部满意的目标。

    一、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为老干部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3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对老干部工作不断加大感情投入,给予大力支持,认真落实定期通报工作、重大节日走访慰问、组织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在职领导联系老干部、组织视察工农业生产等制度,并积极邀请市级老领导参加在我市举办的各种大型活动、重要会议。通过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架起了新老干部之间沟通的桥梁,增进了相互理解与支持。

    市领导的率先垂范,为老干部工作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老干部局建局之初,各级领导就高度重视、带头做好老干部工作。从时任市委书记段松会,到今天的市委书记赵顷霖和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建生及其他市委常委,每逢重大节日,他们都带头到老干部的家中走访慰问;每当老干部工作遇到困难时,亲自关心过问,认真研究解决,为老干部工作破解难题、实现突破提供坚实后盾。为了切实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1985年,市委、市政府就成立了市老干部工作委员会,党政主要领导任主任,每年多次召开会议,听取全市老干部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老干部工作中的问题。市委还高度重视老干部局的班子建设,市委老干部局建局之始至90年代初,老干部局局长一直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任。80年代,原市委机关大院内公务车辆最多的是市委老干部局,车辆档次最高的也是市委老干部局。

    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推动和率先垂范下,我市老干部工作凝聚了各方的关爱和支持,市委、市政府历任分管领导亲自过问老干部工作,组织部门始终将老干部工作作为组织工作的一部分,统一规划、部署,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公用事业、民政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对老干部工作也都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配合,“老干部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尊重、关心、学习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历史,尊重党的光荣传统”,“对老干部提出的问题,有政策的要立即办,没有政策的尽量创造条件予以落实”已成为共识和实际行动。

     二、坚持从优原则,成果共享,老干部生活待遇得到切实保障

    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不仅促进了老干部工作制度的建立健全与完善,更为关心照顾好老干部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证。3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让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成果让老同志共享。

    “两费”落实从优保障。改革开放之初,百业待兴,物质条件相对匮乏,落实老干部的安置管理、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离休干部“两费”成为老干部工作的首要任务。20世纪90年代,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财政体制改革后实行了分灶吃饭,造成了全市一些比较贫困的县、乡镇和亏损、微利、停产半停产企业老干部离休费出现严重拖欠,最初“两费”拖欠高达2000余万元,全市老干部工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当时,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为了广大老干部的“两费”问题不辞辛劳,上下奔走、呼吁、协调,不怕碰钉子,不怕看脸色。市委常委会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离休干部离休费落实问题。市委主要领导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党政领导:要充分考虑老干部的切身利益,体会老同志的实际困难,要抓住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这个关键问题,研究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扎扎实实地把老干部的各项生活待遇落到实处,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把老干部这一块给忘了!在市委的高度重视和督促下,各级各部门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做到了“三保”,即保老干部工资、福利和医疗费。鉴于全市部分单位由于财力困难造成的拖欠,市委采取召开落实“两费”专题会议、通报清欠进度、发市领导批示、发督查通知单、对重点难点单位派员检查等办法,并在全市实行省定“六不准”(即凡是完不成离休干部“两费”清欠任务的单位在职职工不准涨工资、领导干部不准坐小汽车、不准用手机、不准评先评优、不准调动、不准提拨),市定“三不准”(即有拖欠的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不准出国出境考察、不准装修办公室、不准报销招待费),强力推进清欠工作进度。仅2000年至2003年,我们就清理离休干部“两费”欠账达1200多万元。与此同时,积极从体制机制方面想办法,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02年,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六易其稿,以市委、市政府两办文件印发了《关于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保障机制和建立财政支持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平办〔2002〕57号),建立健全了“三个机制”,使全市离休干部“两费”保障机制步入正常运转轨道,基本解决了离休干部“两费”前清后欠的顽症。为保证市属困难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实报实销,自2001-2008年,市财政每年拿出资金200万元作为困难企业离休干部医疗保障金,每年由相关部门通过不同渠道进行摸底调查,弄清这些单位的经营状况和离休干部的医药费落实情况,提出对这些企业进行补助的调整意见,然后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老干部局、市经贸委(国资委)、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召开联席会议,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研究调整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补助比例,确保离休干部病有所医。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市财政每年拿出690万元,把市属企业和困难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医疗统筹全部收归财政负担,使企业老干部也同行政单位一样,实行记账看病,无需再垫付医药费,圆了这部分单位老同志多年来要求与行政单位老干部同等待遇的梦想。同时,为了保证老干部医疗待遇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们不断提高全市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标准,目前,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标准已达208万元,保证了离休干部能够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各县(市、区)也都纷纷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生活上体现从优照顾。2002年开始,市委决定为健在老红军每人每月补助生活费300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2004年市委又决定把老红军的生活补助费从300元提高到了500元。同时,本着对离休干部生活待遇从优和同一地区待遇平衡的原则,为使市直企业离休人员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一样享受住房补贴,市财政每年拿出170多万元,每月对照行政事业单位同级离休干部的标准,为市直企业800多名离休干部和建国前的退休工人发放住房补贴,保持了老干部队伍的思想稳定,受到市直企业离休干部的一致好评。为了确保因病因灾致贫的离休干部能够安享晚年,我市不断健全和完善困难离休干部帮扶机制,2010年,市委、市政府以两办名义下发《平顶山市困难离休干部帮扶机制(试行)》(平办〔2010〕28号),市财政每年拿出资金20万元,对生活特别困难的离休干部进行帮扶。另外,市财政每年还拨出专款5万元,市委组织部从党费中拿出专项资金3万元,对生活困难的离退休干部和离退休党员进行救济补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不同困难层次离退休干部帮扶体系。

    注重让老同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每年都要组织担任过实职市(厅)级职务的离退休老领导到县(市、区)参观考察工农业生产项目,让他们亲身感受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从2011年开始,担任过实职市(厅)级职务的离退休干部健康休养工作由市委老干部局统一安排组织,所需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予以切实保障。通过到全国各地进行健康休养,使他们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增长了知识,增进了在职领导与老同志之间的感情,使老同志进一步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为了不断增强老同志的自我保健意识,我们每年为离休干部体检一次,每年都要组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健康知识讲座,邀请全国知名的医疗卫生专家通过讲座为老干部普及健康养生及保健知识,进一步促进广大老干部的身心健康。

    三、着眼精神需求,贴心关爱,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    

    回顾老干部工作30年的历程,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进程,老干部群体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老干部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在不断转变。30年来,我市在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丰富老干部晚年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措施,使全市老干部保持了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

    (一)致建设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这个堡垒和纽带。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是老干部履行党员权利、义务、实现人生价值的主阵地。30年来,我们积极适应离休干部居住分散、身体趋弱、参加组织活动不便的实际,从探索建立第一家老干部党支部开始,至目前已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428家,从最初的因地制宜建立组织、创新组织生活的方式,到近年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建“五好”支部、争当“三好”离退休干部党员活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使这个阵地制度不断完善、功能充分发挥、先进和典型不断涌现。近年来,在全市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中,我市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广泛开展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离退休干部“学习型、健康型、和睦型”家庭、老有所为“十大金星”、老有所学“十大明星”评选表彰等十项活动,通过抓基层党组织建设、抓思想引导、抓典型引路、抓活动开展、抓发挥作用平台建设,最大限度地贴近老同志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动员引导,尽可能做到让每一个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都能够参与、愿意参与,使创先争优活动做到了载体丰富,主题鲜明,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形成了良好导向。广大离退休干部依托这个阵地,保持了与时俱进、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老干部提供贴心服务。

    一是扎实开展社会优待服务。1992年,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卫生局等11家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对离休干部实行社会优待服务的通知》,要求全社会为离休干部提供优待服务;1997年,市委组织部牵头,老干部局、团市委、城建委、卫生局、文化局等八部门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对市直离休干部实行社会优待的通知》,做出了免费乘坐公交车、免费浏览公园等八项优待规定。各级各部门还在春节和“老人节”期间开展尊老敬老宣传月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组织中小学生上门为老干部打扫卫生、贴春联、做好事,粮食、商业部门为老同志送货上门等。通过这些措施,使老干部随时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尊敬与照顾。

    二是动员家庭力量照顾老干部。90年代初开始,在全市普遍开展了“好子女”、“好老伴”、“好儿媳”等评选活动,在离休干部家庭中营造尊老爱老的生活氛围。仅1990年,全市就评选老干部好老伴270人,好子女466人,好儿媳273人,社会反响良好,极大调动了离休干部家庭成员对老干部关心照顾的热情,使老干部家庭充满欢乐祥和。汝州市部分农村连续开展13届为老年人“晒被子”活动,晒的是被子,赛的是孝心。为适应全市和谐社会建设进程,我市从2010年开展了第一届离退休干部“学习型、健康型、和睦型”家庭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在离退休干部家庭中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了孝亲敬老、共建和谐的氛围,在老干部家庭中反响十分强烈。

    三是不断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按照中央关于“老干部工作机构不仅不能削弱、不能撤掉,还要加强”的精神,不断健全工作网络、配备了与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工作人员。目前,全市老干部工作机构达121个,工作人员达1259名,其中专职工作人员566人,兼职工作人员693名。同时,在老干部系统积极开展“三心”(热心、耐心、细心)、“双热爱”(热爱老干部、热爱老干部工作)等思想教育活动,使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思想。物资集团老干部工作人员经常到因病致残的离休干部郝乃文家中为老同志洗衣做饭,老同志感动得热泪直淌。

    四是适应“双高期”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社区“四就近”工作。随着离休干部普遍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特别是一些年高体弱、行动不便和“空巢”家庭老干部逐渐增多,老同志对就近贴心的服务需求日渐凸显,迫切需要在传统的原单位管理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得到更具体、更全面、更细致入微的服务。2009年以来,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社区“四就近”试点工作。督促各地各部门成立了领导组织,健全工作制度,建立专(兼)职工作队伍,并不断加大对学习活动所需硬件资源的整合力度,使这项工作得到了有序推进。我市明确大学生村干部为社区“四就近”工作人员的作法得到省局充分肯定。2011年11月份,我市在湛河区召开了全市“四就近”工作现场会,开始在有条件的县(市、区)全面铺开工作。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老同志在社区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的梦想逐步成为现实。

    (三) 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学习活动。

    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始终是我市老干部工作的重点。1996年,市委、市政府投资200万元,完成了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大学扩建工作,使总建筑面积达到了3496平方米,基本满足了市区老干部学习、活动需要,走在了全省前列。多年来,全市老干部学习活动场地面积日益扩大,设施不断完善。各级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大学根据自身实际和条件,因地制宜,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组织老同志开展文体娱乐、书画摄影展、诗文创作、报告会、参观考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充分发挥了主阵地作用,已成为宣传党委政府方针政策的阵地和为老干部增添知识、陶冶情趣的殿堂,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嬗变。中组发〔2008〕10号和豫办〔2010〕4号文件下发以来,我市又掀起了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大学建设的热潮。在新城区新建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大学已被市委、市政府列入全市“十二五”规划,并作为“十大民生工程”列入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实现市直单位离退休干部全部免费上市老干部大学。各县(市、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大学有的正在新建,有的正在规划。 市委、市政府和全社会的关爱,点燃了老干部发挥余热的激情。多年来,全市各级各单位老同志或投身关工委、老促会、老科协等发挥作用组织,或自发就近就地发挥余热,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参政议政、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服务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积极奉献,默默付出,在奉献中体现了价值,展示了形象,赢得了全社会的爱戴和尊重。在广大离退休干部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我市关工委工作多年来一直居于全国、全省前列。

    四、强化督查机制,狠抓落实,老干部工作各项任务得到有效保障

    老干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阶段、每一年都有新的工作重点与难点,需要各级各单位用心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仅靠各单位的自觉行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可靠的工作机制予以保障。1990年,我市探索出了聘请离退休老领导担任市委老干部工作巡视员、对老干部工作进行检查、监督的作法,为各项老干部工作任务的落实发挥了积极作用。1992年开始,我市对老干部工作实行了百分达标,促进了工作任务的落实。为使老干部工作走上制度化的轨道,2000年,市委、市政府以两办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对全市老干部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通知》,结合我市老干部工作的实际,把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的老干部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工作任务分解成5大项36小项,制订出具体的达标标准,年终考核时逐项进行划分评定,使老干部工作虚功实做,事事有抓手,件件有尺度。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施,提出了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具体标准,增强了各级党委政府和老干部工作部门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008年,市委进一步健全了巡视员制度,聘请了9位德高望重的市级老干部担任市委老干部工作巡视员,参与督查老干部工作,进一步加强了老干部工作的推进力度。2009年,上级开始清理各类达标考核活动,但对老干部工作的考核,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予以加强,以市两办文件印发了《关于全市老干部工作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将老干部工作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体系,每年12月份由市委老干部工作巡视员带队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以市两办文件进行通报。对年度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制订出详细的整改方案,明确专人跟踪督查,限时整改落实到位,确保考核不走过场,真正实现以考核促进工作的目的。同时,我市还依据全市老干部工作责任目标考核结果,对10个县(市、区)老干部工作进行排序,作为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考核内容之一,营造了好的工作氛围。可以说此举使老干部工作的推进力度进一步得到了提升,为老干部工作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0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把老干部当财富,视老干部如亲人,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政策上从优照顾,政治上充分尊重,生活上真心关爱。全市各级组织、老干部工作部门和广大老干部工作者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进取,贴心服务,求实求效,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以说,我市的老干部工作有市委、市政府这个坚强后盾,有一支对老干部有感情、敢抓善成的工作队伍,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并且保持了好的发展态势,整个工作已踏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我们将始终牢记肩负的的责任,按照“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继续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扎实服务,努力推动全市老干部工作再上新台阶,使广大离退休干部都能拥有一个幸福、安宁、欢乐的晚年。

责任编辑: